人民日报读者点题·共同关注:今天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?
网上有人说,企业家、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,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、经理人。今天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?

——人民网网友19****5
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”,透出一种“真关注”。回答这个问题,不妨先从之前全网刷屏的一个画面说起。
2月17日,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。当镜头扫过会场,不少熟悉的企业家进入眼帘。
他们当中,有来自改革开放大潮的老一辈企业家,也有成长于新时代的新生代创业者;有在传统行业深耕细作的“领军人”,也有在新兴产业崭露头角的“潜力股”……这一刻,传统与新兴同台,老将和新锐同框,中国的企业家队伍不仅规模可观,且正不断壮大。
进一步看,当我们在关注这些企业家时,不只有那些创业兴业的传奇故事,更有奋斗与成长背后的那股“精气神”。
心无旁骛,向新而行。深耕动力电池领域,王传福带领比亚迪研制“刀片电池”;长期坚持自主研发,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让人形机器人成功“破圈”。
自强不息,兼容并蓄。任正非带领华为踏上自立自强之路;专注智能语音,刘庆峰创办的科大讯飞成果频出。
回报社会,实业兴邦。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捐资在家乡宁波筹建东方理工大学;刘永好带领新希望集团培养近9万名新农人。
…………
企业、企业家不是舶来品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描摹北宋商业活力,徽商晋商刻录古人信义为本传统。100多年前,民营企业家张謇兴实业、办教育、做公益,躬身践行“经世济民”义利观。40年前,改革先锋张瑞敏砸醒了海尔人的“质量意识”。如今,80后梁文锋带领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(DeepSeek),把开源模型做到全球领先……植根于丰富的具体实践,滋养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企业家精神历经岁月洗礼,日益饱满丰盈。
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在民企,也在国企。荣毅仁在国内兴办实业、广泛开展中外合作,将中信公司建成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,满怀赤诚立志报国;许立荣积极推动远洋运输体制改革,带领中远海运巨轮驶向国际航运市场……新时代以来,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开创国有企业发展新局面,成为壮大综合国力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。
今天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科技变革方兴未艾,无论“逆水行舟”还是“大河行船”,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,都格外需要赓续、弘扬企业家精神。
今天,精神焕发的中国企业家不会“独行”。
从“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”到“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”,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到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……一项项举措破藩篱、优机制、激活力,万千企业“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”。
2024年,我国经营主体数量近2亿户。有优秀传统的浸润,有改革开放的洗礼,有新时代的滋养,有法治中国、创新中国的支撑,广大经营主体安心经营、放心投资、专心创业,对中国经济投出“信任票”,传递希望和信心。
这是一个企业家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时代。中国企业家将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厚积薄发、焕新出彩。